皮肤痒、红肿就代表一定是碰到过敏原吗?其实也可能是B群不足引起组织胺不耐受,进一步造成无以名状的痒症。联安预防医学机构联欣诊所院长颜佐桦医师提醒:不少人认为皮肤痒、肠躁症、鼻塞等状况与接触过敏原有关,但其实也可能是身体营养素失衡导致。
一、功能医学全面评估痒症来源
一名年近60岁的企业家就诊,自述这几个月都有莫名的痒症,睡眠、工作因此备受影响。尽管此前已经看过不少皮肤科医师,也刻意避开自己的过敏原,但身体痒的感觉却始终存在,唯有吃抗组织胺的药物才有效,但是药效退了,痒症即又回来,始终无法根除。求助无门之下,希望借由功能医学的角度,找到这股无名痒意的主因。
每一位来就诊的客户,都会经过医师的详细问诊,除了充分了解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状态、过往病史等资讯外,医护团队也会视个别情况安排不同的功能医学检查,在经过详细问诊后,随即进行了<急慢性过敏原分析 >、<血管内皮功能健康评估>、<甲基化代谢分析>、<组织胺不耐受症分析>等评估。
检查后发现,该企业家的甲基丙二酸过高,显示其营养素B12不足,且叶酸(维生素B9)也偏低,因此判断该企业家应该是因为B群不足影响甲基化代谢,进而导致组织胺代谢受影响,造成组织胺不耐受,痒症才因此如影随形。
二、造成高组织胺的三大原因
组织胺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机制与神经传导物质,除了参与免疫反应,且会调节肠道功能,但若组织胺过高,则可能会导致过敏、肠躁症、腹泻、鼻塞、疲累、热潮红等现象。
引发高组织胺的原因,主要有三:
1、遇到过敏原
身体接触到过敏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进而释出大量组织胺。
2、食用含高组织胺的饮食
有些食物如可可、带壳海鲜易促进组织胺释放,另外也有些发酵食品含有较高的组织胺,因此若饮食上未注意、大量且频繁的摄取,便容易造成组织胺过高。
3、组织胺代谢异常
若缺乏组织胺代谢需要的营养素,如B群、镁、锌、维他命C等都有可能影响组织胺代谢能力,进而使组织胺浓度过高。
改善高组织胺问题
一般而言,若有组织胺不耐受的状况,可从五大面向著手改善:
1、稳定肥大细胞(mast cell)
肥大细胞主要为分泌组织胺的细胞,若肥大细胞不稳定,便容易分泌过多组织胺,可食用含檞皮素(Quercetin)、维生素C、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食物,如洋葱、葡萄。
2、避免过量摄取高组织胺食物
如发酵腌制食物、巧克力、酒类、带壳海鲜,都是NG选项。
3、改善肠道健康
组织胺代谢途径中主要分为两条,一条发生在细胞内,另一条则发生在肠道,因此想避免高组织胺,强化肠道黏膜、平衡肠道菌丛很重要。
4、营养素支持组织胺代谢
如B群、维生素C、铜、锌、镁。
5、留意影响B群吸收的药物
如糖尿病药物、制酸剂、抗生素等等,若B群吸收差,自然会造成高组织胺的状况。
最后颜佐桦院长提醒,有不少民众常下意识觉得身体会痒一定是因为接触了过敏原,但造成身体异常的原因不仅多样,有时甚至很复杂,因此一定要透过专业医师的评估,并透过客观检测与专业团队的照顾,才能真正告别难耐的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