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绪可以预防痴呆症

栏目: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9-14
现代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往往会让人喘不过气,因此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时常暴跳如雷。但是情绪暴躁对我们的身体可能有较多的损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年龄的增长会带来我们身体的变化,如白发和皱纹。然而,对

现代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往往会让人喘不过气,因此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时常暴跳如雷。但是情绪暴躁对我们的身体可能有较多的损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

年龄的增长会带来我们身体的变化,如白发和皱纹。然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衰老的同时也带来了智慧和韧性。年轻和冲动的情绪往往是相关,但随着我们的成熟,我们更善于处理和管理负面情绪;我们更有可能不计较了,而不是执着于失望、沮丧和心碎。那么,即使是作为老年人,当我们努力释放那些负面的情绪并维持一个较好的心情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显然,这不仅仅能缓解情绪上的焦虑,还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老年人中,负面情绪会导致与情绪相关的大脑区域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

情绪调节与认知能力下降

日内瓦大学的研究表明,无法“摆脱”不良情绪会导致大脑中对记忆和情绪至关重要的两个区域产生负面影响。当年轻人和老年人观看描述痛苦的视频时,研究人员收集了大脑图像,以评估负面情绪对大脑活动的影响。在视频观看结束后,继续沉浸在负面情绪的老年人表现出后扣带皮层和杏仁核之间更强的联系,后扣带皮质是大脑中涉及自尊和记忆的区域,杏仁核是大脑中与处理情绪刺激和将情绪意义与记忆联系起来有关的区域。在焦虑、抑郁的受试者中尤其如此。

最终,倾向于反复存在负面情绪的老年人,在参与处理情绪和记忆的大脑区域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负面情绪可能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中常见神经变性和后扣带皮层连接的改变的风险,使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痴呆。

负面情绪会导致老年痴呆症吗?

是缺乏情绪调节能力和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增加了患痴呆症的风险,还是痴呆症增加了缺乏情绪调节能力和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风险?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一项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以了解认知、情绪处理和情绪调节干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该研究的作者写道:“这些情绪对边缘网络的活动和连接的长期遗留影响可能为情绪调节方式和情感韧性提供了重要的神经标志。”。这项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我们应该首先缓解负面的情绪,而不是首先治疗精神疾病。研究结果还强调了古代东方正念和冥想练习如何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和情绪反应,这些练习旨在强调能在逆境中保持头脑冷静。现代研究表明,这些做法对认知健康和功能有着长期的积极影响。

为什么情绪调节对大脑健康很重要?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负面刺激的长期应答会明显影响大脑健康,并可能增加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风险。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时,它会影响大脑的连接和功能。如果不对负面情绪加以管理,精神和情绪困扰(如抑郁和焦虑)会导致压力诱导的神经炎症,对神经元连接造成无声的破坏,并加速大脑衰老。

情绪在大脑的哪个部位产生

1-23091415545YI.jpg

你的大脑是神经元和其他脑细胞的奇妙集合,它们相互作用,帮助你体验周围的世界并与之互动。尽管如此,没有一个区域被指定来调节一个特定的过程,无论是进食、思考、睡眠还是处理情绪体验。一些大脑区域重叠并具有多种作用,如额叶,它位于前额后面,调节复杂的心理活动、个性、社交行为等。研究中讨论的两个大脑区域是后扣带皮层和杏仁核。这两个领域在情绪处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后扣带皮层: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称之为PCC。大脑的这一部分是默认模式网络的一部分,简称DMN,即使在休息时也很活跃。本质上,当你不专注于任何事情时,这是你大脑的“默认模式”。PCC被认为涉及自传体记忆或你如何看待自己(比如你的自尊)。大脑这一部分的异常会导致与人格障碍相关的精神障碍。

2)杏仁核:

这是大脑中的一个小区域(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处理情绪体验,包括恐惧和愤怒,并将情绪意义与记忆联系起来。杏仁核问题也与抑郁症有关。

   当然,后扣带皮层和杏仁核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虽然他们可能是多参与处理与情绪相关的经历的部分,但你如何应对周围的世界是一个整个大脑的努力。不同神经元通路的内在协作网络将不同的体验(思想、情绪、感觉等)汇集在一起,帮助你体验生活。

管理情绪的小建议

1-230914155A4509.png

预防老年痴呆,自我护理尤为重要。通过优先处理情绪和管理情绪来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好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始?这里有12个健康小技巧,可以帮助你培养自我意识并防止老年痴呆。

1)尊重你的情感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中的许多人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感觉,因为“只有小孩才会哭”。最终,我们选择了忽视不舒服的情绪,而不是面对不舒服的感觉;可以说,我们把情绪处理放在次要位置。当你是个少年的时候,保持情绪的波澜不惊可能看起来很“成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压抑情绪可能会适得其反。当我们忽视自己的感受时,我们间接地制造了“情绪包袱”,严重影响了神经心理学途径(调节情绪和决策技能)和整体幸福感。

当然,解决办法不是对每一次被察觉到的轻微负面情绪都要哭泣,但你应该诚实地面对自己地各种情绪。有时候,克服负面情绪的唯一途径就是承认它们,承认你的感受会在潜意识中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来面对你的负面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展出良好地处理情绪的能力,这不仅可以避免抑郁症状或其他与情绪相关的问题,还可以帮助降低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痴呆的风险。

2)获得足够的优质睡眠

毫无疑问,缺乏高质量的睡眠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大脑健康。当你累的时候,你会对你的孩子大发雷霆。睡眠不足会影响情绪调节。雪上加霜的是,消极的想法和情绪会进一步导致睡眠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认知障碍。那么每个人都需要八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才能保持心情愉悦吗?不是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但研究表明,至少六到七个小时的不间断睡眠可以显著改善健康状况,甚至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和抑郁症状、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等脑部疾病的风险。

3)关注饮食和营养

1-230914155I3411.jpg


你可以通过饮食来获得健康的大脑,甚至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均衡膳食,搭配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健康脂肪和低脂乳制品,是确保大脑始终处于较好状态地方法。此外,选择已知有助于认知健康的营养素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如镁、蔓越莓、富含著名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油、鼠尾草、姜黄素和氨基酸左旋-茶氨酸。另一方面,限制或避免高热量和营养不良的食物也有助于大脑地健康,如精制、加工、高饱和和含糖的食物。当摄入的食物不足以满足营养需求的时候,可以在功能医学专家的专业指导下服用营养素补充剂。

4)健康的肠道与健康的头脑相辅相成

你的大脑和肠道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就像一条双向高速公路,你的微生物组(肠道中有数万亿的微生物)可以分泌影响你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化学信使;与之相反的是,不良地情绪也可能引发消化道地不适,所以肠道健康与大脑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因此,不妨在膳食中添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通过促进肠道健康进一步促进头脑健康。

5)定期锻炼

1-230914155UY55.jpg

规律的锻炼有助于情绪调节。当你跑步或去参加瑜伽课程时,在运动中可以消除你的负面情绪。这是因为你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当我们忽视它们时,它们会停滞不前,慢慢积累,随时准备在我们的耐心耗尽或沮丧时爆发。

6)练习正念

古代的正念练习,如冥想和瑜伽,来自于东方的教义,可以促进身心的平静。与其因为压力、不佳的情绪,陷入痛苦的漩涡。不如通过情绪调节来寻找平静,具体的方法是,当你发现自己在担心过去发生的事情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时,要引导你的思维回到现在。通过练习专注于当下,你学会了清除任何分散注意力或焦虑的想法,培养心理韧性,并建立应对机制,保持冷静和镇定。它不仅可以让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过度焦虑,而且将正念练习纳入你的日常生活事项中,有助于降低患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痴呆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

7)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就是医学。现代世界可能让我们觉得我们是与自然分离的实体,但事实上,我们需要培养与自然的联系,以在精神和身体上保持在好的状态。不可否认,湖面上缓慢的波浪形图案在也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平静,风在树叶沙沙作响时抚摸着我们的皮肤,缓解了我们内心的骚动。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赤脚在柔软的草地上行走或感觉脚趾间的沙子来让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对神经我们的心理产生镇静作用,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风险。

8)确定事项的优先级

快节奏、高要求的现代世界会让我们感到紧张,并影响我们的日常情感体验。当迫在眉睫的期限似乎让人不知所措时,退后一步,优先考虑并解决需要你立即完成的事情。

9)写一本感恩日记

1-230914155953411.png


在一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一种无聊的爱好,但写一本感恩日记可以帮助你改变或重新调整你的心态,滋养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重新回归乐观的状态。研究表明,感激之情既有短期的好处,也有长期的好处。短期的好处包括找到能让你微笑的日常事物,引发你感激的积极情绪,无论是看到你的狗狗晒日光浴时的快乐,还是晚饭后吃你喜欢的甜点。虽然这些都只是享受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一点点小确幸,也会让我们拥有长久的快乐和积极的心态。长期的好处包括对不确定性的事情有更灵活的心态。

10)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与亲人共度时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减缓认知能力下降密切相关。与你的伴侣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跟朋友聊天开怀大笑时,与同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或者与读书俱乐部进行友好、热烈的讨论,这些都是保持认知健康的好方法。

11)目标明确

游手好闲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更不用说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了,这可能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形式的痴呆症。研究表明,有目标感与降低多种认知障碍的风险密切相关,包括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

专业提示:如果可以的话,推迟退休,以帮助保持记忆力和大脑健康。

12)制定情绪调节策略

找一位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建立情绪调节策略,这是应对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好方法。与一位专业、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可以帮助你培养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学会承认和释放负面情绪,而不是抓住负面情绪不放手。

      总的来说,经历情感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看待、处理负面情绪,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沉浸在负面情绪并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后扣带皮层和杏仁核之间的连接增加了,这两个大脑区域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有关。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处理压力和管理我们的精神状态(接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使我们的大脑保持年轻。它还可以帮助降低患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处理而不是忽视负面情绪,练习正念、冥想和其他支持大脑友好生活方式的日常习惯等镇静技巧,积极主动地保持大脑健康。

1-230914160051519.jpg



以上内容不用于治疗、诊断、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旨在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客服



参考文献

· Asim, Muhammad, et. al. "Altered Neurotransmission in Stress-Induced Depressive Disorders: The Underlying Role of the Amygdala in Depression." Neuropeptides. Jan, 202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02033/

· Carrier, Micaël, et. 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Accelerated Cellular Aging and Cognitive Decline: The Involvement of Microglia—Neuron Crosstalk." Front Mol Neurosci. November, 202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03607/

· Chevalier, Gaétan. "The Effect of Grounding the Human Body on Mood." Psychol Rep. April 201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748085/

· Fox, Glenn,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Gratitude." Front Psychol. September, 2015.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5.01491/full

· Leech, Robert, David J. Sharp. "The Role of the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in Cognition and Disease." Brain.January 2014.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137/1/12/358120 

· Liu, Meng, et.al. "Dysfunction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dividuals Combined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A Neural Mechanism Study." Front Aging Neurosci. July, 202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36769/

· Lug-Baez, Sebastian, et. al. "Exposure to Negative Socio-Emotional Events Induces Sustained Alternations of Resting-State Brain Networks in Older Adults." Nature Aging. January, 202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2-00341-6

· Menigoz, Wendy, et. al. "Integrative and Lifestyle Medicine Strategies Should Include Earthing (Grounding): Review of Research Evidence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Explore NY. May to June 202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831261/

· Radulovic, Jelena, et. al. "From Chronic Stress and Anxiety to Neurodegeneration: Focus on Neuromodulation of the Axon Initial Segment." Handb Clin Neurol. 202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034756/

· Rey, C., et. al.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Emotion Regulation Networks in Euthymic and Non-Euthymic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European Psychiatry. March, 2020.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european-psychiatry/article/abs/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of-emotion-regulation-networks-in-euthymic-and-noneuthymic-bipolar-disorder-patients/901667FD06D73C2C0212727A246D7D12

· Samtani, Suraj,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Connections and Cognition: A Global Collaborative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November 202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756822001994?via%3Dihub

· Sokal, Karol and Powel Sokal. "Earthing the Human Body Influence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April 201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54031

· The Tran, Jessica, et. al. "Hyperactivity of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Schizophrenia and Free Energy: A Dialogue Between Freudian Theory of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Front Hum Neurosci. December 14, 202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590059/

· "Limbic System: Definition, Parts, Functions, and Location." SimplyPsychology.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limbic-system.html

· "Sense of Purpose is Lined to Reduced Risk of Dementia." UCL News.https://www.ucl.ac.uk/news/2022/apr/sense-purpose-linked-reduced-risk-dementia

· "The Brain-Gut Connection." Johns Hopkins Medicine.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wellness-and-prevention/the-brain-gut-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