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D 对维持心理和情绪健康的重要性

栏目: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03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其主要来源是阳光照射。在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导致维生素D水平降低。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有关,尤其是在冬季,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目录维生素D与大脑健康维生素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其主要来源是阳光照射。在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导致维生素D水平降低。

1-2501031K221V7.jpg

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有关,尤其是在冬季,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目录

  1. 维生素D与大脑健康

  2. 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

  3. 维生素D缺乏与季节性情感障碍

  4. 维生素D缺乏与焦虑

  5. 维生素D缺乏与自闭症

  6. 维生素D缺乏与多动症

  7. 其他重要的辅助营养素

一、维生素D与大脑健康

维生素D是一种神经活性类固醇激素,广泛分布于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海马体、扣带回皮层等,其受体(VDR)在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

1-2501031K32KX.png

维生素D促进神经生成和神经调节作用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刺激神经细胞生长和成熟;在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的产生中发挥作用。

②维生素D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多项研究发现,高水平炎症与精神情绪健康问题发生率增加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

维生素 D 与许多此类炎症性疾病的风险有关,较高水平的维生素D与较低水平的炎症标志物和较低的疾病风险相关。

③维生素D对肠脑轴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D的免疫和神经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发生

维生素D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促进微生物平衡。这些作用有助于减轻肠脑轴相关的疾病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1-2501031K41T64.png

二、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

多项研究指出,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例如,重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与抑郁症状和病程呈负相关。

此外,维生素D缺乏在老年人、孕妇、产后女性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这些人群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1-2501031K515W3.jpg

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维生素D可以通过增强酪氨酸羟化酶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直接增加单胺的生物合成,这两种酶分别介导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合成,尤其是在前额叶皮层。

维生素D补充已被证明可以促进抑郁症患者血清血清素水平的升高以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血清多巴胺水平。

三、维生素D缺乏与季节性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一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抑郁症类型,主要在冬季出现症状,并在春季或夏季缓解。
这种障碍通常被称为“冬季抑郁”,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精力下降、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
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与SAD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在冬季日照减少的情况下,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从而可能加重SAD的症状。因为维生素D在血清素合成中起关键作用,而血清素水平的下降与抑郁症状相关。
1-2501031IT4B4.png
四、维生素D缺乏与焦虑
多项研究指出,维生素D缺乏与焦虑症状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一项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即维生素D水平越高,焦虑水平越低。
1-2501031I93J09.png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合成异常,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和情绪调节,增加焦虑风险。
①维生素D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表达,维持氧化还原平衡,保护大脑免受自由基的损害,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②维生素D通过调节钙离子稳态,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功能。
③优化维生素D水平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间接减轻焦虑症状。

④维生素D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而肠道微生物群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进而影响情绪状态。

五、维生素D缺乏与自闭症

维生素D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ASD的风险,尤其是在母孕期和儿童早期阶段

多项研究表明,ASD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通常较低,这可能与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如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1-2501031J113503.png

维生素D补充对ASD儿童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一些研究指出,维生素D补充可以改善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如社交互动障碍和刻板行为

然而,其他研究则发现维生素D补充的效果有限,可能需要与其他营养素(Omega-3脂肪酸)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此外,维生素D补充还可能对改善ASD儿童的肠道症状和菌群失调有积极作用。

六、维生素D缺乏与自闭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疾病,其特征为三个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据估计,全世界学童中 ADHD 的患病率在 5% 至 7% 之间。

1-2501031J220O7.png

多项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普遍低于健康儿童

此外,维生素D水平与ADH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即维生素D水平越低,ADHD症状可能越严重。

  • 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影响多巴胺系统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平衡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间接增加ADHD的风险。

  • 维生素D还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对ADHD的发病机制产生影响。

七、其他重要的辅助营养素

维生素 D 与其他必需营养素一起对我们的健康发挥作用对于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来说,这些包括:

参与神经递质、酶和荷尔蒙活动,对情绪和大脑功能有显著影响。镁补充剂已被证明能减少抑郁症状,改善情绪和精神健康问题。

1-2501031J354L5.jpg

Omega-3 :Omega-3脂肪酸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产生,帮助稳定情绪。补充Omega-3 可以作为管理认知障碍、焦虑/抑郁、SAD和ADHD的手段之一。

1-2501031J524191.png

益生菌益生菌与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肠道-大脑轴来实现。

例如,益生菌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这些代谢产物对血清素合成有促进作用,而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此外,益生菌还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多巴胺、GABA和5-羟色胺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1-2501031J60Q40.jpg


小结

维生素D在情绪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缺乏可能增加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风险。

维生素D的获取方式包括晒太阳、食物补充和服用补充剂。晒太阳是简单有效的方式,但需要根据季节、纬度和个人情况调整暴露时间。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脂肪鱼、蛋黄和强化乳制品等。

对于无法通过饮食或阳光获取足够维生素D的人群服用补充剂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具体剂量和补充方式需根据个人情况和专业建议进行。



参考文献

1.Rebecca E. S. Anglin,et al.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202, 100–107.
2.Bruna R. Kouba,et al. Molecular Basis Underly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Vitamin D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Int. J. Mol. Sci. 2022, 23, 7077.
3.Shareefa Abdullah AlGhamdi.Effectiveness of Vitamin D on Neurological and Mental Disorders.Diseases 2024, 12, 131.
4.Ting-Bin Chen,et al.Neuroimmunological Effect of Vitamin D on Neuropsychiatric Long COVID Syndrome: A Review.Nutrients 2023, 15, 3802.
5.Seyedi, M.et al. The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BDNF, Dopamine, and Serotoni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NS Neurol. Disord.-Drug Targets 2019, 18, 496–501.
6.Alireza Jahan-Mihan,et al.The Role of Water-Soluble Vitamins and Vitamin D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in Adults.Nutrients 2024, 16, 1902.
7.Mostafa Hemamy,et al.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and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e childr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Hemamy et al. BMC Pediatrics (2021) 21:178.




以上内容不用于治疗、诊断、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旨在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客服。